科技创新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杨亚锋     时间: 2021-01-03     

2020年1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李海清技能大师工作室”荣登榜单,成为黄陵矿业公司首个“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员创新活动室,不断拓宽职工成长成才渠道,搭建创新创效平台,让技能型人才成长有通道,创新有舞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郗卫平是该公司一名综采维修电工,87年出生的他已连续两次站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领奖台。谈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郗卫平感慨道:“我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对我的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我们学习技术提供了条件,师傅们耐心的讲解使我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帮助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机电公司吸纳各个专业技术骨干,不断充实讲师团队,成立了以高级技师、技师为带头人的培训小组,定期开展理论和实操考核,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抓手,结合职工个人特长优势开展“名师带徒”一对一帮扶培训活动,让青年职工在获取技能知识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以培养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倡导职工践行工匠精神,定期组织新工培训,由技师一对一讲解专业知识,让新工在技术提高上迈入‘快车道’。”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说。

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机电公司始终把提高人才素养作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不断强化内部员工业务素养的同时,还主动承担黄陵矿区四对生产矿井机电人才培养工作。

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20%,中级工以上占比40%,其中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15人,已累计为黄陵矿区培养机电技术人才近500人。

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祝青舰乳化泵及喷雾泵滑块密封拆装工具”“王新波油桶快速装卸工具”“韩文彬对轮专用拆卸作业法”……在机电公司职工们的发明创造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让职工多了一份获得感。

该公司狠抓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员创新工作室“双创平台”建设,大力推进“22451”创新创效管理模式,持续提升职工创新创效能力。同时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职工,在薪酬奖励的基础上,实行创新项目“冠名制”,增强职工成就感,从而使职工在创新过程中实现“名利双收”。

“我发明的‘液压支架电控连接线检测除锈装置’不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被公司评为2020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今年45岁的李虎彪是一名老电工,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已有3项,并且连续三年在该公司科技大会上获得表彰。

“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表彰大会,重奖科技人才,从而实现‘一个带动一片、一片影响一群’的全员创新效应。”徐建军说,目前,生产岗位基本实现人均一项创新成果,营造了“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该公司完成科技创新项目37项,全员创新成果202项,其中《链轮轴组检修成套工装》《自动水循环冷却装置》等2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700万元。

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

“以前生产一根托辊,20多道工序,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在机电总厂综合车间该厂厂长王志刚指着2012年引进的半自动托辊生产线说。

2019年以来,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提高托辊生产工效为研究重点,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最终确定了原托辊生产线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筹备全自动化托辊生产线引进工作。

2020年4月,全自动化新托辊生产线投运,该套托辊生产线从上料到成品,每道工序之间的物料搬运都是靠移载小车完成,整条生产线调试正常后只需两人做好现场巡视及物料补偿工作即可。

“现在只需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从原材料上料到智能焊接机械手臂精准焊接,不到两分钟,一根成品托辊便‘出炉’了。”有着7年托辊生产经历的职工陈继昌对于托辊生产线的变化最有发言权。

自动化托辊生产线的投运与第一条半自动化托辊生产线相比,人员减少了60%,生产能力由之前的每年8万根提高到了12万根。

在该公司,以打造“智能机电”为目标,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2019年,引进了“一键顺控”远程操作系统,使供电设备实现了运行、热备、冷备、检修的远程可视化一键顺控;2020年,引进了水泵远程控制系统和智能化安防系统,实现了远程泵站一键启停。

“无人值守变电站和无人泵房建设是我们推进智能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为黄陵矿业实现‘二次腾飞’,为机电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动能。”徐建军说。(杨亚锋)

上一篇:彬长矿业生产服务中心:启动科技创新“新引擎” 下一篇:运销集团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